本報記者 韓 昱
據新華社10月24日消息,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增發國債和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明確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萬億元。
(資料圖)
此次增發國債資金規模較大,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那么,這1萬億元國債對經濟增長的直接拉動作用會體現在哪些方面?具體又將怎樣使用?
國債資金投入使用后
客觀上有利于帶動國內需求
10月25日,財政部副部長朱忠明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今年以來,我國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特別是三季度以來,整體回升的態勢更趨明顯,多個領域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這次增發1萬億元國債的主要目的,是落實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的部署,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項目建設,是補短板、強弱項、惠民生的重要安排。
在資金規模方面,朱忠明介紹,結合災后恢復重建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需要,并統籌財政承受能力,決定在今年四季度增加發行2023年國債1萬億元,作為特別國債管理。按此測算,2023年全國財政赤字由3.88萬億元增加到4.88萬億元,中央財政赤字由3.16萬億元增加到4.16萬億元,預計財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雖然今年的赤字率有小幅提高,但我國政府的負債率仍處于合理區間,整體風險可控。國債資金投入使用以后,也會積極帶動國內的需求,進一步鞏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朱忠明表示。
“此項措施有助于提振市場信心,鞏固三季度以來的經濟復蘇轉強勢頭。”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此次增發國債,一方面意味著財政政策保民生持續發力,有助于彌補抗災短板,切實增強我國抵御自然災害的韌性;另一方面,這也將有效緩解地方政府財政收支壓力,并使得地方政府能夠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拿出更多財政資源穩增長,其中包括保持基建投資增速處于較高水平。
關于預算安排,朱忠明介紹,此次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根據有關工作進展和項目儲備等情況安排使用,以強有力的資金保障工作的落實,集中力量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在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看來,在土地財政收入下降以及化債背景下,地方較難通過自有財力大幅增加災后重建等領域資金投入及建設支出。通過中央財政增發國債并向地方轉移支付的方式可以有效統籌改善各地財政狀況,緩解并優化地方財政壓力與債務結構,促進經濟企穩回升。
快速精準直達具體項目
盡早形成實物工作量
關于此次增發國債項目建設有關工作,在前述會議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張世昕表示,為促進資金使用精準有效,本次增發國債資金全部按項目管理。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資金和要素跟著項目走”的原則,與財政部會同有關方面,統籌推進國債項目安排實施各項工作。
張世昕介紹,國家發改委從編制規劃和推進項目等方面積極做好有關工作,為增發國債項目實施做好準備,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加快編制災后恢復重建規劃。按照國務院部署,國家發改委抓緊牽頭組織編制《以京津冀為重點的華北地區災后恢復重建提升防災減災能力規劃》,北京、天津、河北、吉林、黑龍江等五省市也分別編制地方規劃,以高質量規劃引領恢復重建工作。
二是提前做好項目準備。9月份以來,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各地方圍繞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抓緊篩選準備了一批重點項目,同時督促地方加快推進前期工作,為國債發行使用打下了堅實的項目基礎。
三是研究建立項目工作機制。與財政部等研究增發國債項目實施工作機制,明確了項目篩選、要素保障、推進實施、監督管理等工作安排,提前推進準備工作,確保國債資金一旦到位后,能夠快速精準直達具體項目,盡早形成實物工作量。
此外,此次增發國債資金規模較大,使用領域也較多,就資金安排使用方面,朱忠明表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考慮,一是中央承擔還本付息。此次增發的1萬億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使用,全部列為中央財政赤字,還本付息由中央承擔,不增加地方償還負擔。
二是今明兩年安排使用。當前已進入四季度10月下旬,根據相關工作進展和項目儲備等情況,增發的國債資金初步考慮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億元,結轉2024年使用5000億元,能夠以強有力的資金保障工作落實。
三是適當提高補助標準。為了減輕地方財政配套壓力,將一次性適當提高相關領域中央財政補助標準或補助比例,加大對地方支持力度,確保項目能夠順利實施。
四是單設轉移支付項目。為保持預算年度間銜接,將參照以往做法,在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中單設“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補助資金”項目,與一般性轉移支付、專項轉移支付并列,集中反映增發國債安排的支出。
“下一步,財政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細化工作安排,加強資金管理,及時下達資金預算,推動項目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朱忠明表示。(證券日報)
推薦內容
- 增發1萬億元國債有利于帶動國內需求 多部門推動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熱點聚焦 a>
- 1萬億元特別國債增發 釋放了什么信號? a>
- 世界快消息!中國汽車跑步進入“新合資時代” a>
- 從“被幫扶”到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絲路明珠”醫療實現多個“零”的突破_當前播報 a>
- 四川:自然災害動態風險預警技術成果正式投入應用 a>
- 天天播報:“80后”女法醫黃墁:我的職責是用科學還原真相 a>
- 湖南長沙縣為民生“增溫” 讓發展更有“溫度” a>
- “羲皇故里”新鮮事:現代科技夜空中“描摹”伏羲像等古老文化畫卷 a>
- 焦點簡訊:一座小站的堅守:“小覺站大覺悟” 默默守護能源通道 a>
- (杭州亞殘運會)亞殘運會觀察: 從“兩個禮讓”看文明城市的“待客之道” a>
- 天天熱文:潛水界知名人士韓颋遺體已被打撈上岸 a>
- 買房人審慎調查房屋情況 全球通訊 a>
- 焦點速讀:助民企 “建”行動丨金融“活水”助企業“海闊憑魚躍” a>
- 環球動態:2023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助力汽車業高質量發展 a>
- 快資訊丨中國交通運輸部:自動駕駛試點任務取得積極進展 規模效應開始顯現 a>
- 政企共論節能降碳 山西關注綠色低碳未來 熱點評 a>
- 2022年中國近四成礦產儲量上升 銅、鉛、鋅等儲量大幅增長_當前熱訊 a>
- 環球實時:哈爾濱市東三環快速路通車 填補高寒地區專項建設領域多項技術空白 a>
- 駐馬店市驛城區朱古洞鄉開展“弘揚竹溝精神 筑牢初心使命”主題教育專題黨課_天天消息 a>
- 駐馬店市驛城區朱古洞鄉:結對共建文明實踐 為鄉村振興蓄勢添翼|全球實時 a>